close

  據新華社電 4月27日,籠罩在陰雨中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迎來了一位非同尋常的憑吊者———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陛下。
  上午10時許,瑪格麗特二世女王和亨里克親王一行緩緩步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莊嚴肅穆的紀念館內燭光點點,哀樂低回。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靈魂在這裡安息,讓世人憑吊。
  昨日上午,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同亨里克親王一道,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下稱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開館29年來,首次有現任外國國家元首來訪。
  女王的來訪也讓一段77年前丹麥與南京之間的往事被一再講述。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此前曾向媒體介紹,“1937年,我們的一位同胞辛德貝格先生在南京江南水泥廠工作期間,曾幫助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免遭侵華日軍的屠殺。目前仍有當年受救者在世,他們代表了丹麥與中國的歷史聯繫。這是女王訪問這一紀念館的最初原因。”
  1937年12月到1938年3月,26歲的伯恩哈爾·阿爾普·辛德貝格在南京江南水泥廠工作,面對日軍的瘋狂大屠殺,他沒有退縮,而是利用外國人的身份,庇護了約2萬名中國難民。他還用照片和信件記錄了當時的日軍戰爭犯罪事實,向國際社會傳播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紀念館的史料陳列廳內闢專欄展示了這一段歷史。
  女王的“自選動作”:插花
  昨日,南都記者電話連線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還原丹麥女王此行的細節。
  朱成山介紹說,女王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訪問時,選了一棵和平樹。她和亨里克親王共同為這棵樹培土澆水,表示對和平的珍視。
  據瞭解,為和平樹培土澆水幾乎已成為紀念館接待重要外國貴賓的“慣例”。朱成山告訴南都記者,去年和前年,紀念館接待鳩山由紀夫和卡特時,兩人也曾給“和平樹”培土澆水。
  朱成山說,除了培土澆水這一事先安排好的項目,女王的一個“自選動作”讓他很受感動。此次陪同女王一同訪華的,還有“丹麥好人”辛德貝格先生的外甥女瑪麗安及其丈夫。昨日,瑪麗安將一束從丹麥奧胡斯市帶來的“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黃玫瑰”送給女王。女王將其一直捧在手中,澆完水後,她從花束中抽出一朵,插在“和平樹”下的泥土中。
  朱成山告訴南都記者,雖然這支花經過剪裁沒有了根,但紀念館正想辦法,要讓女王的這支花能生根開花,將來就種在這棵和平樹下。“它象徵了中國和丹麥的友誼,也是對死難者很好的悼念。”朱成山說。
  講解員為女王夫婦獻歌一曲
  這次女王夫婦參訪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為他們全程講解,“他們傾聽得非常認真”,朱成山說,紀念館的講解員還為女王夫婦獻歌一曲,女王高興地鼓掌。
  14年前,時任丹麥駐滬總領事魏思遠參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告訴朱成山,自己和當時的奧胡斯市市長是同學,想邀請朱成山到辛德貝格的故鄉丹麥奧胡斯市的市政廳辦展覽。
  2000年,由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主辦的“珍愛和平與生命——— 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國際大救援”在丹麥展出期間,代表團在丹麥報紙上發起了尋找辛德貝格親屬的活動。奧胡斯市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三人小組負責此事。最後真的找到了辛德貝格的妹妹和外甥女等親屬。
  2004年,紀念館再次赴丹麥搜集史料時得知,丹麥的一個園藝師被辛德貝格的故事深深感染,經過4年的時間培育了一朵黃玫瑰,奧胡斯市為其正式命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玫瑰”,紀念和祭奠這位救助過2萬名中國人的丹麥英雄以及在浩劫中逝去的人。朱成山當時感動不已,“夜不能寐”,作詞一首,與玫瑰同名,並由海政歌舞團著名作曲家薑延輝作曲。
  昨日,講解員為丹麥女王演唱的就是這首歌。
  專家觀點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生:
  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政要
  對一段確鑿的歷史表明態度
  明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丹麥女王此次訪華選擇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作為行程的一部分。外交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對此表示,此訪表明丹麥女王和丹麥這個國家,對二戰歷史的尊重,對中國在二戰期間的無辜死難者的尊敬和緬懷。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副所長張生則表示,越來越多的外國政要來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和中國對這段歷史的研究不斷深入有關。
  張生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越來越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史料被挖掘出來。尤其是中國學者,在國家經濟條件改善以後,得以到全世界各地去挖掘史料。南京大屠殺作為一個事實已經無可爭議,在這一背景下,很多政要選擇參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表達對中國苦難歷史的一種態度。
  張生回憶,自己是到讀研究生的時候,才第一次知道南京大屠殺,當時能看到的相關資料非常有限。這些年真正取得突破進展,主要是在歐美的圖書館中發現了大量的南京大屠殺的資料。2011年,78捲本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歷時十年出版完成。
  他說,這些資料,來源並不是中國和日本,而是西方。西方一方面很震驚於發現一個已經被遺忘的大屠殺,另外也因為大量西方公民參與這段歷史,使得他們對南京大屠殺的態度有了很大變化。
  張生認為,中國各界在這幾年也逐漸適應用一種用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去傳播歷史,尋求共鳴。
  他告訴南都記者,南京大屠殺發生之初,整個西方世界是瞭解的,主流媒體都報道了,但在此後的幾十年間,大家都遺忘了。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又重新記憶。“要讓中國曆史成為世界歷史的一部分,這是我們長遠的工作。要互相從各自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只有這樣這些歷史才是牢靠的不會被忘記的,否則的話,它就會反覆被遺忘又反覆被髮現”。
  鏈接
  參觀戰爭遺址的領導人
  昨日,正在訪問中國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丹麥女王也成為首位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現任國家元首。此前,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等,都曾前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進行訪問,但是現任國家元首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尚無先例。
  南都記者經過梳理後發現,現任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期間參觀外國的戰爭紀念館已經有多年的歷史。
  中國領導人多次參觀外國戰爭遺址
  1999年11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出訪以色列,期間參觀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
  2000年4月13日,當時正在以色列訪問的國家主席江澤民來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進行了參觀。
  2003年5月27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訪問俄羅斯期間,在莫斯科向無名烈士墓敬獻花圈後,參觀了衛國戰爭紀念館。
  2011年6月19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蘇聯衛國戰爭爆發70周年前夕,參觀了坐落於烏克蘭基輔的衛國戰爭紀念館。
  2012年4月27日下午,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波蘭進行正式訪問時,參觀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併發表講話。
  2012年4月28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參觀位於莫斯科俯首山的蘇聯衛國戰爭紀念館。
  多位日本首相曾參觀中國抗戰遺址
  1997年9月6日,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參觀了沈陽市“九一八”事變紀念館。橋本龍太郎首相是戰後訪問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第一位現職首相。
  2001年10月8日,在中國訪問期間,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觀盧溝橋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併在參觀紀念館後發表講話向中國在戰爭中死難的人們致歉。
  除了上述兩位日本首相曾在任職期間參觀抗戰遺址外,還有一些卸任的日本首相也曾到訪中國的抗戰紀念館。比如在2010年9月18日當天,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就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進行了參觀。而在去年1月17日上午,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併在紀念館和平公園種下了“和平樹”。
  採寫:南都記者吳斌 陳磊 娜迪婭 程姝雯(除署名外)  (原標題:丹麥女王參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77tsdiv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